|
澳門水資源狀況 水資源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經濟平穩發展的關鍵一環。現時澳門本地蓄水設施的總有效庫容為190萬立方米,其中大水塘160萬立方米、石排灣水庫30萬立方米,容量相當於澳門約7天的用水量。為增加本澳水庫蓄水容量,特區政府正推進“石排灣水庫擴容工程”和“九澳水庫擴容工程” (詳情可按此瀏覽公共建設局的資料),擴容後兩水庫的蓄水容量將由現在約30萬立方米增至約152萬立方米,澳門水庫的總有效庫容將提高至約312萬立方米,相當於澳門約12天的用水量。 澳門缺乏淡水資源,日常95%以上的原水由珠海供應,水源來自西江。而本地水庫主要是起著應急調鹹的備用作用。 內地日常供澳原水的主要系統由廣昌泵站、洪灣泵站、竹仙洞水庫、蛇地坑水庫及銀坑水庫等設施的南系統組成,總蓄水量約為518萬立方米。而在冬春季節的鹹潮期間,竹銀水庫、竹洲頭泵站和平崗泵站等則會作為主力供水的設施。根據《粵澳供水協議》,本澳可使用竹銀水庫40%的總運作水量。按照竹銀水庫的有效庫容約4000萬立方米計算,澳門可使用約1600多萬立方米,約相當於南系統蓄水量的3倍。 在2019年之前,有三條供澳原水管道從澳門北端的鴨涌河進入澳門,2019年10月起,粵澳兩地政府合作興建的從珠海橫琴方向進入路環石排灣水庫的第四條供澳原水管道通水使用,使供澳的原水管線形成南北雙向的結構,珠海對澳供水的能力也由原來的每日50萬立方米提升至70萬立方米。此外,粵澳合作建設的第二條平崗-廣昌原水管道於2020年10月通水使用,使珠澳的西水東調供水系統實現“雙管運作”,日供水規模達到200萬立方米,顯著提高了保障澳門供水安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