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強本澳儲水能力確保供水穩定

    為了保障澳門的用水安全和穩定,《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諮詢文本中明確提出,除了加強節水宣傳教育、普及節水器具、重建水價機制等節流措施外,澳門亦必須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地開發和推動雨水資源利用及增加水庫庫容,以提高自給自足的能力,抑制供澳原水的需求量。

節水小組著手研究多項擴容工程

    澳門現時使用中的大水塘和石排灣兩座供水調節水庫,調節庫容合共為190萬立方米,約能供澳門使用8日。為了增強本澳的儲水能力,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於《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諮詢文本中提出對離島水庫進行擴容的研究工作。

大水塘及石排灣水庫庫容

水庫

總庫容

(萬立方米)

調節庫容

(萬立方米)

大水塘

189

160

石排灣

45

30

總量

234

190

 

    九澳水庫建於19世紀70年代,水庫總庫容為4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19萬平方米。由於九澳水庫座落風化岩層上,該類岩層的滲水性較高,存在漏水和滲水情況,若要使用九澳水庫,必須進行防滲、清理積存泥土、擴容以及加固壩體後方可使用。九澳水庫如恢復儲水功能,預計2015年的年均集雨量可達23.4萬立方米。

    黑沙水庫總庫容為2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12萬平方米,現時為市民的活動休憩場所,由於沒有經過滿庫容的儲水考驗,所以開發利用黑沙水庫的儲水功能前,需要先進行安全分析以及水壩重修加固工程。經開發利用後,預計2015年的年均集雨量可達13.6萬立方米。

深化山體集雨功能利增水量

    與此同時,《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諮詢文本中又提出深化山體的集雨功能,再逐漸擴展雨水利用的範圍和方式。

    其中松山已開展連通大水塘水庫的雨水集流工程,目前集雨面積為10.3萬平方米,全年集雨量達到8.3萬立方米(以2009年1,620毫米降雨量估算),計劃到2015年雨水集流工程將擴展至整個松山山體。松山雨水收集利用除可增加水源外,還能減輕山體附近區域因暴雨而產生的水浸影響。另外,石排灣水庫現時的集雨面積為51萬平方米,計劃在集雨區內再增加部分工程設施,提高集雨能力來增加水庫水量,預計在2015年集雨面積擴展至89萬平方米。

    經過擴大山體集雨面積後,上述四座水庫預計在2015年共可增加集雨量226萬立方米,達到467萬立方米,2015年之後,澳門將進一步開發利用公園、綠地、大潭山、小潭山以及主教山等的雨水資源,預計2020年澳門雨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可達528萬立方米,2025年達到567萬立方米(約相當於現時24日的耗水總量)。

總集雨量統計表

年份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總集雨量(萬立方米)

241

467

528

567

 

《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諮詢文本繼續收集公眾意見

    為廣泛諮詢公眾意見,令特區政府制訂的節水政策更為有效和符合民意,《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諮詢文本現正公開諮詢,諮詢期至2月28日,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歡迎公眾就澳門未來十五年的節水規劃發表意見。

    諮詢文本旨在規劃澳門未來十五年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的發展路向,當中強調透過政府、市民及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以開源節流的方式在十五年內達到一定的節水目標,以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澳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為徵集公眾對澳門節水規劃的意見,小組自去年11月23日起就《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諮詢文本展開諮詢工作,在諮詢期間透過介紹會、社區宣傳、巡迴展覽、拜訪社團和商會、媒體參觀以及電子媒體宣傳等方式,進一步增加公眾對《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諮詢文本內容的了解,繼續收集公眾對澳門節水規劃的意見。

    目前小組已收到公眾對於再生水使用規劃、海水利用研究、拓展雨水收集、重建水價機制、設立環保基金、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節水器具、降低管網滲漏等多方面的意見,小組呼籲全澳市民繼續踴躍發表意見,為澳門水資源的長遠規劃以及可持續發展出謀獻策,使特區政府能夠集思廣益。

    諮詢文本可於小組網頁下載,歡迎市民透過網頁、電子郵件、郵寄或傳真等方式表達意見,詳情可瀏覽小組網頁http://www.marine.gov.mo/waterconservation或致電(853)89882422查詢。


桌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