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回顧

港務局大樓 (下簡稱:大樓) 舊稱摩囉兵營或摩爾兵營,俗稱水師廠,於1874年建成,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澳門歷史城區內的重要歷史建築,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歷史人文內涵。大樓最初為澳門印度籍警察之營地,隨著十九世紀世界政局的改變,澳門港口事務越趨繁重、複雜,加上活躍於中國沿海的海盜、走私武器、鴉片等問題,當時的政府設立了船政廳(今海事及水務局)及組成水師巡捕所,並自1905年,正式把摩囉兵營改用為船政廳辦公大樓及水師兵住房。及後,隨著城市的發展需要,澳門自二十世紀開始先後經歷了多次塡海造地的工程,沿河而建的大樓,大樓其所在位置亦因而被逐漸推離河岸,於2001年11月6日,水警稽查隊轉變為澳門海關並遷離大樓,自此該處只供海事及水務局辦公之用迄今。

為配合未來海事及水務局的工作環境需要,以及落實澳門特區政府舊區活化策略,鞏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市定位,當局有意在保留原有港務局大樓下,利用周邊的空間興建一所海事及水務局大樓,並為此展開一系列工作安排。首階段,為鼓勵公眾積極參與澳門城市發展建設,海事及水務局與土地工務運輸局合辦“新港務局大樓建築設計及周邊空間優化規劃比賽”,期望透過競圖比賽,以瞭解居民心目中的想法,集思廣益,把海事及水務局大樓及周邊空間塑造為澳門歷史城區路徑上的重要節點。

比賽的設計導則,要求參賽者可靈活發揮港務局大樓之區位優勢,以便突顯其為歷史城區路徑節點的功能,並串連周邊景點,豐富旅遊動線;亦須發揮澳門作為濱海城市的形象,延續和突顯港務局大樓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尊重港務局大樓的歷史文化特色下,把新大樓的設計與現有港務局大樓的建築氛圍、歷史文化作呼應,並妥善處理“新”與 “舊”的關係。

在善用空間資源的設計原則上,希望能為海事及水務局大樓設計高效的辦公空間,並盡量滿足海事及水務局之空間需求量,以塑造開放性公共空間,並能彰顯港務局大樓的歷史人文價值。

在環保設計方面,設計導則講求表現綠色建築的設計理念,希望創造出低碳節能的辦公空間,以體現綠建築的評價指標;並且要求設計可以維護山體景觀,以創造綠意盎然的休息環境。同時,參賽作品亦需滿足設計範圍內的土地開發說明及相關建築物的各項限制,妥善設計人車交通動線,充分發揮空間節點的功能,構建安全、舒適、便捷、休閒的人行環境。

第二階段為“港務局新大樓建造工程及周邊優化 – 編制工程計劃”,當局邀請第一階段“新港務局大樓建築設計及周邊空間優化規劃比賽”前五名的獲奬者參與有關服務詢價。競標的得獎者需將原有作品進行深化和修訂建築圖則,其設計須與設計導則要求相融,應考慮如何把海事及水務局大樓設計導入綠色建築理念,以及維護山體景觀原則,此外;設計範圍亦須包括現海事及水務局儲備科大樓、員工餐廳、儲物空間、停車場、人行通道等。這階段的評標準則與第一階段有所不同,較偏向操作性,評審團會評選出最優秀的方案,判給予相關的得獎者落實進行最終的深化設計,相關編制工程計劃判給予4號競投者,甘鳯華,造價為MOP7,547,000.00(澳門幣柒佰伍拾肆萬柒仟元正),工期208天。

接續“港務局新大樓建造工程及周邊優化 – 編制工程計劃”,當局於2014年4月就“海事及水務局大樓建造工程及周邊優化 – 建造工程”進行公開招標。相關公開招標程序已於2014年6月4日進行,並於2014年9月19日公佈了是次招標的判給結果,獲判給為3號競投者,成龍工程有限公司/華聯創基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造價為MOP209,354,737.00 (澳門幣貳億零玖佰叁拾伍萬肆仟柒佰叁拾柒元正),工期780天。

整項“海事及水務局大樓建造工程及周邊優化計劃”已於2018年第二季完成。落成的海事及水務局大樓除主體大樓外,還設有“海事及水務局綜合服務中心”,兩所建築物皆座落在原港務局大樓的毗鄰。“新”與“舊”大樓之間為一休憩區,連接兩所大樓,其內建有步行梯級通往主教山,把大樓設計競投比賽導則:“靈活發揮港務局大樓之區位優勢,以便突顯其為歷史城區路徑節點的功能,並串連周邊景點,豐富旅遊動線;亦須發揮澳門作為濱海城市的形象,延續和突顯港務局大樓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尊重港務局大樓的歷史文化特色下,把新大樓的設計與現有港務局大樓的建築氛圍、歷史文化作呼應,並妥善處理“新”與 “舊”的關係。”呈現公眾眼前。